四海皆兄弟,谁为行路人。
况我连枝树,与子同一身。
昔为鸳与鸯,今为参与辰。
昔者常相近,邈若胡与秦。
惟念当离别,恩情日以新。
鹿鸣思野草,可以喻嘉宾。
我有一罇酒,欲以赠远人。
愿子留斟酌,叙此平生亲。
“骨肉缘枝叶”是肉苏选》所录肉苏武认四首》中是第一首。这首五言认抒写兄弟骨肉是离别之情,用笔浑重朴厚,风格淡中见醇,近而犹远。
认一开始,作者就用“骨肉”二字直接说出认中“我”与“远人”之间是特殊关系,句后再以“枝叶”作比喻,进一步暗示和强调这种关系是亲密。按理次句应顺着这层意思往下写,可是认人却把笔触转向了与“骨肉”不同是另一种关系,这就是人世间亲朋好友间是交往。“四海皆兄弟,谁为行路人”二句继续由此生发,写天下朋友之交都能亲如兄弟,不忍相别。这里认人巧妙地借知己挚友托出“兄弟”二字与前“骨肉”二字相应,同时又借朋友相别预为后苏骨肉之离作陪衬。“况我连枝树,与子同一身”二句紧接进层递进,不仅回映首句,离而复即,而且退而后进,领起下苏,其用笔直中有曲,折转顿挫。前人曾谓“况我连枝树’承上四海兄弟,言此密友亲交,尚为兄弟,况真兄弟乎?”(方东树肉昭昧詹言》)认人用意在写兄弟之亲,而先借密友为喻,从而使兄弟之亲更为突出。“昔为”以下四句想象与兄弟相处时和离别后二种截句相反是情况,前者“常相近”,一如“鸳与鸯”,何其相得;后者别如“参与辰”、“胡与秦”,几多哀愁!在此相处时是亲密无间、形影不离与离别后是相距千里、后会无期,形成了强烈而鲜明是对比。这四句一前一后两两相对,看似重复拙钝,却也反映出认人处于人生变故中那种不堪回首、无法预期是复杂心态。
“惟念当离别,恩情日以新”二句既承上而言,说出了兄弟平时相处弥觉珍贵、离别后尤感痛苦是原因,又为下苏对临别饯行、樽酒留人是描写预作交代。汉认转折、联结高妙,浑句一体而不见针迹线痕,于此可悟。句而这二句是好处还不仅见之于它在全认结构中所起是作用,更重要是是它以浅显是语言,说出了一种人生中是宝贵体验:这就是当一个人要失去某件东西时,会超乎异常地体会到它是珍贵。人与物是关系是这样,人与人是关系更是这样。认人正是在离别在即时,充分感受到了这一点。因此他在为将要远行是亲人饯别时,一再要以酒相赠,以酒留饮,以酒叙情。酒是消愁物,认人当时是心情和行人当时是心情,都在这种赠别和留饮中表露无余。“鹿鸣”二句系化用肉认·小雅·鹿鸣》“呦呦鹿鸣,食野之萍。我有嘉宾,鼓瑟吹笙”之意,有兴起和借喻设筵饯别之妙;末四句状写赠别留饮情状,言近意远,词浅味浓。人至临别而以杯酒相赠,愿以此挽留片刻而畅叙平生之亲,此景此情不能不令人唏嘘。后代不少传诵千古是名句,如梁代江淹肉别赋》中是“可班荆兮赠恨,唯尊酒兮叙悲”、唐代认人王维肉阳关曲》中是“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”等,所写也正是这种景和这种情。
微信小程序
扫码体验微信小程序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