饲鱼[清代] 乾隆

琳池畜锦鳞,虚明湛滃泱。
清和泼剌时,饲之资育长。
中孚豚鱼格,信哉理不爽。
潜渊或在藻,乃喜跫声响。
投馍烝然来,既饱悠然往。
水清夫何妨,其间贵有养

君子有所思行 其四 [清代] 乾隆

君子有所思,所思不易得。
刚柔每相反,克灼材与德。
眷言具三有,资之亮百职。
百职待简畀,讵能诿不识

君子有所思行 其三 [清代] 乾隆

君子有所思,所思劳实多。
以人而治人,执柯还伐柯。
师古贵师意,循迹徒舛讹。
截趾适厥屦,匪愚之谓何

君子有所思行 其二 [清代] 乾隆

君子有所思,所思苦民艰。
休养日生息,繁滋逾百年。
幅员倍前古,匪饥斯伊寒。
安得遍寰中,岁岁丰大田

君子有所思行 其一 [清代] 乾隆

君子有所思,所思渺以长。
斯民三代民,稽古溯虞唐。
成规不可见,数字心传详。
措施倘剌谬,安用言惭惶

董邦达关山秋霁[清代] 乾隆

叶落洞庭波,地表秋容霁。
征客历关山,岂虑途迢递。
寺楼枕横椒,闲僧竹房闭。
指点晴林间,犹带英英气

大斋[清代] 乾隆

大斋庶政屏,昼接廷臣退。
延伫玉砌间,俯仰铜人对。
九德缅古昔,一心周宇内。
刚柔协强燮,丰歉筹保乂。
宵旰念民依,旦明怀帝载

泛舟长河过万寿寺[清代] 乾隆

龙见将常雩,致斋返紫禁。
兰舟过照园,秀木张清荫。
问景谢今步,领要忆前吟。
却非辟异端,吾不为已甚

诣黑龙潭作[清代] 乾隆

灵雨三月沾,望麦符农谚。
天恩庆以惧,遑敢恣游宴。
神湫来叩谢,愿言吾诚荐。
启曙出御园,菁葱被芳甸。
露气润无尘,和风拂人面。
花间蝶相逐,柳外莺自啭。
触目意弥惬,近远春耕遍。
有求致虔敬,无求忘缱绻。
俗见庶兹屏,惟日凛明旦

飞将军行[清代] 乾隆

陇西成纪世受射,将军猿臂艺独精。
折关格兽不旋踵,击空鞲脱如苍鹰。
百骑往驰射雕者,丐奴忽陈阴山下。
军士前前莫还走,示闲翻令皆下马。
亭尉不识故将军,小人常态安足论。
一朝北平得权势,修怨斩尉殊伤仁。
更复坑降逮八百,冥冥应受神鬼责。
不须王朔始知然,只合终身二千石

香岩室[清代] 乾隆

牝洞依翠岩,月廊接虚室。
窈窕深且明,偃息静而一。
拂招清风来,荟蔚白云出。
观书志足娱,体道神自谧。
拟以永日托,夫岂所无逸

杂诗[清代] 乾隆

虎圈养于菟,喂以败牛肉。
园池养锦鳞,饲以馍脱粟。
奉宸司大凡,支销委𨽻仆。
虎鱼不能言,窃馈谁擿伏。
谓此无益费,射虎鱼罢育。
𨽻仆反私叹,何以赡口腹。
狗彘食人食,孟子曾记读。
效行乃扞格,此理将畴告

河南巡抚陈宏谋奏报得雨[清代] 乾隆

麦收三月雨,农谣向所传。
中州土脉厚,更以麦为天。
去岁河堤溃,数郡遭迍𨗍。
瓠子幸成功,颇有涸出田。
麦芽遍陇青,农父冀逢年。
迩日春霖时,南顾心旌悬。
朝来览章疏,一雨千里连。
饼饵略可期,吾民救眉燃。
元气岂易复,虔望秋成全

数诗拟鲍明远体[清代] 乾隆

一心奚所托,为君止于仁。
二典传家法,敬天及勤民。
三无凛然奉,大公何私亲。
四序协时月,熙绩在抚辰。
五事惟敬用,其要以备身。
六府赖修治(平声),其施均养人。
七情时省察,惧为私欲沦。
八珍有弗甘,念彼饥饿伦。
九歌扬政要,郑卫漫亟陈。
十联书屏扆,式听师保谆

燕丹诗[清代] 乾隆

燕丹怨秦政,亡归思报仇。
鞠武言不用,纳亡速祸尤。
田光荐荆卿,造门供具周。
玉盘姬手进,金丸池龟投。
既具督亢图,亦函于期头。
徐夫人匕首,药淬利吴钩。
荆卿顾有待,徘徊且迟留。
太子虑改悔,舞阳先遣不。
荆卿怒叱言,竖子安足谋。
遂发易水上,白日为凛秋。
入秦献所奉,愿得比列侯。
秦王乃大喜,九宾列旌斿。
舞阳早变色,荆卿神优优。
图穷匕首见,持揕瞋双眸。
袖绝环铜柱,笑骂甘死休。
尺八不足恃,七尺介利收。
衍水命难全,宁台为荒邱。
用人而复疑,偾事徒贻羞

[清代] 乾隆

春雨既优沾,望晴人尽同。
朝来徂云净,树杪吹凉风。
一慰复一虑,新麦正芃芃。
过寒生理妨,踟蹰意无悰。
可知为农忧,循环无始终

进舟至静明园即景再作[清代] 乾隆

繁云渐低翳,波面接雨足。
上下空蒙意,悦我心与目。
烟篷稍沿缘,一湾复一曲。
宛转达溪源,舍舟而就陆。
适兹雨少间,花木滃芳馥。
翠峰为后屏,萧寺在前腹。
天下第一泉,趵突益漩洑。
其侧得少平,命置棕毛屋。
拟学惠山胜,肯让听松(庵名)独。
断手应不日,竹炉候茶熟

喻言三首 其三 [清代] 乾隆

礛䃴以攻玉,玉成弃礛䃴。
范模以陶磁,磁就置范模。
问学与政事,况更非两途。
何因政劳勚,云致学荒疏。
谁能不忘本,是谓贤者徒

喻言三首 其二 [清代] 乾隆

马似鹿千金,而无千金鹿。
马性取其良,鹿足取其速。
马也鹿其性,长跳去不复。
鹿也马其足,林中无一育

喻言三首 其一 [清代] 乾隆

物以少为贵,亦以贵招议。
白石与白玉,未始非一类。
石以为杵臼,玉以为彝器。
人情每视石,泛泛无他计。
于玉乃不然,睨视求瑕备。
以此例其凡,吁哉可知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