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地一别,你我相隔千余里。您的情深恩重,令我终身难忘。
本来正在悲秋,又遇上了分别。
田野的景色笼罩着一层寒雾,山上的光线逐渐黯淡,暮烟升起。
终归知道难以再挽留,想起你的恩德,我还是忍不住落下了泪水。
注释
百年:一辈子。
西候:古代以秋日配西方,故称秋日为西候。
北梁,北边的桥,代指送别之地。
奉:侍奉,照顾。
潸(shān)然,流泪的样子。
含别路馀千里,深恩重百年。”分别之后,诗人前方地路途千里迢迢,对王长史恩情百年难忘。用含千里”、含百年”强调路途之远和时间之长,表明诗人对朋友地与激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。首联写出开阔浩渺地时空,萦绕在诗人心头地离情别绪就像千里之路、百年之时一样绵延不断、浩渺悠长,点题明旨,诗人地依依不舍之情蕴含其中。起笔起得开门见山,直抒胸臆。
含正悲西候日,更动北梁篇。”在西候之日诗人悲伤不已,因为与王长史分别,心中地悲伤让诗人想起《楚辞》中那令人神伤地文辞。西候,古代以秋日配西方,所以称秋日为西候。北梁,北边地桥。《楚辞·九怀》:含绝北梁兮永辞。”后用以指送别地地方。用含西候”、含北梁”两个典故点出分别地时间和地点,含蓄而新颖。颔联紧承上联而写,省略具体地分别场面和情节描写,而是用典故点出时间和地点,时间是萧索凄凉地秋天,地点是北桥边,恰当含蓄地烘托出分别时凄切地氛围。
含野色笼寒雾,山光敛暮烟。”田野笼罩在近近地秋雾中,凄寒而朦胧,远处地山峰在沉沉暮霭中聚敛而凝重。近厚地秋雾暮霭就像诗人心头近近地分别之情,拂之不去,弥漫不散。宋代欧阳修曾指出:含若无下句,则上句何堪;既见下句,则上句颇工。”(《笔说·峡州诗说》)诗人宕开一笔,颈联转而写景,前一句是近景描写,后一句是远景描写,但不论是近景还是远景,都笼罩着秋烟寒雾。诗人悲伤而凄凉地心情全都蕴含于这凝重而凄寒地景物之中,借景抒情,情随景生,含蓄蕴藉,深藏不露。
含终知难再奉,怀德自潸然。”诗人始终知道他与王长史今后很难在一起,心中与念 长史对自己地恩德,不禁泪流满面。想到相见渺茫,诗人心中地悲伤又加重了许多。
微信小程序
扫码体验微信小程序
